本文章主要介紹了:成都膜數字壓力表,煙臺數字壓力表防震等級,數字壓力表等信息
軸向前邊耐震壓力表是耐震壓力表系列中常用的一種,安裝時利用耐震壓力表自帶的安裝邊(盤)固定在設備面板上,方便操作人員隨時觀察壓力變化,軸向前邊耐震壓力表表殼為全密閉型結構,內部填充阻尼液(一般為甘油或者硅油)并加裝緩沖機構,減輕環境劇烈振動及介質脈沖對儀表示值的影響,耐震型壓力表指示穩定清晰。主要系列有:軸向前邊耐震壓力表,軸向前邊耐震真空壓力表,軸向前邊耐震壓力真空表等
不銹鋼隔膜襯聚四氟乙烯壓力表是本公司開發設計的新技術產品,延長了儀表測量強腐蝕性介質時的使用壽命。全不銹鋼隔膜襯套式儀表的零部件均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對于使用環境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
(成都膜 數字壓力表)
展會現場實景展會期間,作為國內知名的數字壓力控制儀表制造商之一,上海銘控攜旗下智能數字壓力表、數顯電接點壓力表、數顯壓力控制器、數顯壓力開關、無線數字表等主要產品盛裝亮相,獲得了全場觀眾與眾多客戶的高度關注,展位前人流涌動,展品備受青睞。
2018華南國際工業自動化展覽會
2018年6月27日-29日,第22屆華南國際工業自動化展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展會匯聚了來自德國、韓國、加拿大、美國、日本、新加坡、中國、意大利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512家企業,聚焦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智能控制系統、機械傳動系統、機器視覺、工業物聯網等六大板塊,為華南地區行業人士提供了一個難得的交流平臺。
(成都膜 數字壓力表)
使用環境:
使用溫度:-20~80℃;
存儲溫度:(-40~125)℃
(成都膜 數字壓力表)
數字壓力表的功能特點
自動量程:當需要時在低氣壓范圍提供高解析度和精確度
穩定模式:穩定功能用于穩定讀值。它將會顯示前四個讀值的平均值(Theaveragevalue)
自動關機:40分鐘后自動關機節省電池重錘式料位計
回零功能:提供快速的一鍵回零
(成都膜 數字壓力表)
數字壓力計(或數字壓力表)是采用數字顯示被測壓力量值的壓力計,可用于測量表壓、差壓和絕壓,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穩定性。壓力測量精度達1‰和5‰,顯示直觀清晰、操作簡便、攜帶方便。另外,輸出模擬電壓信號供數據采集系統采集處理。昌暉儀表在本文對數字壓力計的原理、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項做介紹。
圖1數字壓力計工作原理圖
數字壓力計工作原理
如圖1所示,數字壓力計被測壓力經傳壓介質作用于壓力上,壓力傳感器輸出相應的電信號或數字信號,由信號處理單元處理后在顯示器上直接顯示出被測壓力的量值。
數字壓力計類型
(成都膜 數字壓力表)
YX-100YX-150電接點壓力表適用于測量對銅合金無腐蝕、無爆炸危險、非結晶的各種液體、氣體等介質的壓力。儀表經與相應的電氣器件配套使用,可達到對被測壓力系統實現預先設定的大或小壓力值的雙位自動控制和發信(報)的目的。
YE-B不銹鋼膜盒壓力表根據普通膜盒壓力表的結構原理而研制的具有耐腐蝕的微壓測量儀表。導壓系統及外殼均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
不銹鋼耐震壓力表在表體內充裝阻尼液并且加裝阻尼裝置,使壓力表起到減震、抗震的作用,適應劇烈振動環境,耐受脈動介質及沖擊載荷。不銹鋼耐震壓力表全部采用不銹鋼材料制造,主要零件采用不銹鋼SUS316L材料,適用于有腐蝕性氣體環境,可檢測腐蝕性較強介質的壓力或真空,壓力表指示穩定清晰。
(成都膜 數字壓力表)
SCY-100數字壓力表數顯壓力表設計合理新穎、結構緊湊、精度高、性能穩定,實現儀表智能化。可以直接代替指針壓力表,廣泛應用于石化、天然氣、機械、電力等行業,是一種理想的現場測試儀表。智能數字壓力表技術先進,性能卓越,能使您摒棄指針式壓力表的諸多弊端,快步進入電子數字化時代。
★SCY-100數字壓力表主要特點
●體積小、重量輕、安裝方便。
●標準螺紋接口:更換自由。
●超低功耗設計,一節鋰電池連續工作一至二年。
●耐振動:電子器件采用貼片焊接工藝,整體緊固組裝,在強振動場所能夠正常使用。
●壽命長:高質量的進口原裝測壓芯片,超強的過載及抗沖擊能力,正常使用壽命長達五年以上,是指針壓力表的幾倍、幾十倍。
(成都膜 數字壓力表)
了解更多關于:洛陽數字壓力表如何接線圖,湘潭德圖精密數字壓力表545,數字壓力表zx-20,青島數字壓力表選型參數,廣州數字遠傳壓力表壓力咋么調,株洲河南標準數字壓力表,包頭輪胎數字壓力表怎么看,南京數字遠傳壓力表如何接線,西安數字壓力表是真空機嗎,株洲林內燃氣壁掛爐數字壓力表,濟南壓力表中間的數字代表什么,烏魯木齊數字壓力表研究,上海數字電接點壓力表設置密碼,西寧沖佛壓力表黑紅兩種數字怎么看,綿陽數字微分壓力表怎么調,佛山festo數字壓力表,大慶加氟數字復合壓力表,寶雞數字壓力表四級與五級有什么區別,株洲N70數字壓力表,重慶數字壓力表 浙icp
本文摘自:http://www.jiahestudio.cn 轉載請注明出處